最新消息

向信仰而生愛 偏鄉早療向前行

不放棄偏鄉 早療和一般兒童都顧及

 

門諾基金會的早療團隊,後座跟後車廂帶著一整車的教具、繪本,每天都開車來到小朋友們的家中,進行一對一的教學。到了週四、週五,老師們更會開著長途車來到偏鄉,同時額外舉辦篩檢、處理行政事項、寫教案等,這些就是負責門諾基金會「早期療育到宅服務」正美老師與APPLE老師平常的工作內容。

 

門諾基金會的早療到宅服務已開11,目前的主要服務項目有早療到宅(偏鄉到宅)和偏鄉行動小站。早療到宅承自縣府委託,個案數現在為20位,分布在花蓮、吉安、新城還有豐濱跟富里等地,主要對象為06歲尚未就學,有發展遲緩跟身心障礙的兒童,進行一對一的早期療育與教學。

 

偏鄉行動小站則是從108年度開始受花蓮縣府委託開辦,目前全縣只有門諾基金會做這項服務,現有三處站點,位於花蓮南端的偏鄉--豐濱與富里,每個小站每週約服務35位的小朋友。偏鄉行動小站是針對發展遲緩孩童較密集的偏鄉進行設置,針對這些地方及早投入早療教育資源進行預防,並請讓孩子們一起上課,實踐共同學習、融合教育的理念。

 

從被當陌生人到陪伴同行 挨家挨戶去拜訪

 

由於早期療育普遍不被大眾所認知,家長理所當然的會升起戒心,這是老師一開始會遭遇的阻礙,家長也會說:「我的孩子沒有相關問題」來拒絕早療,而很可能失去幫助孩子的契機。「我們就先去陌生拜訪,去跟村里長或地方上的關鍵人士打招呼,跟他們介紹到底什麼是早期療育。」穿上門諾基金會的衣服,正美老師和APPLE老師用耐心的解說去融化阻力,而這一步一腳印累積的成果,正是在富里、豐濱用耐心打造而成的偏鄉行動小站。這樣的努力,終究融化冰霜,許多村里長與社區發展協會,看到門諾基金會很認真,繼而大力支持並幫忙。過去半年舉辦了偏鄉篩檢34場,也成功篩檢出不少有發展遲緩症狀的個案孩童進行通報,讓資源及早落實到小朋友身上,以免拖延跟耽誤最佳的治療和教育的時機。

 

送愛到偏鄉 用耐心與陪伴和幼童打交道

 

偏鄉早療到宅跟行動早療小站,所有行程都是在短短的兩天一夜內進行,每次的課程大約都是一小時左右,一下車老師們就要馬上拿出玩具、繪本跟小朋友互動。

 

在這短短的一個鐘頭,老師們要做的事情非常多,單單是課程內容有靜有動以外,還要細細觀察小朋友的反應,全神貫注的和他們互動,小朋友開心時要帶著他們一起動,不開心時要安撫跟教導,更重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時間內,和孩子們建立關係,這可並不容易。

 

也因此,其實老師們曾經也充滿挫敗,但讓老師們能繼續堅持下去的成就感,也正是來自小朋友們的轉變:從一開始的排斥,到越來越認得出來她們、期待自己的到來。實質的語言成長、學習效率的提升也都會鼓舞老師們,因為對特殊兒童來說,每一次的進步都是得來不易。這點我們在當天也見證到老師們的厲害與耐心,比如有一位小朋友一開始並不領情,我們到達的時候恰好剛睡起來,乾脆窩在家人的懷裡不出來,睜著眼睛看著老師們手舞足蹈,卻一言不發。本以為就要這樣度過一小時之際,沒想到小朋友在家人的陪伴、老師們循循善誘之下,加入老師跟家長一起玩的釣魚遊戲,開心的展開笑顏。

 

把家長當夥伴 改變與進步不只在兒童身上 

 

不管是發展遲緩或者身心障礙的小孩,在成長路途上勢必比他人艱辛,只要成為個案,老師們就會制定個別化支持計畫(簡稱ISP),設立學習歷程的目標與執行進度,並和家長討論個案目前現階段的學習發展程度缺乏或弱項,和家長成為夥伴關係進行討論。從這點可以看出,早療到宅不只是要面對小朋友一個人本身,困難也不僅僅只是教學。對於到宅的教育工作者來說,另一個很重要的面向,是要面對不同的家庭型態、家長去做調整與安排,比如個案家中如果有弟妹,會安排讓他們一起上課,增加互動跟趣味性。也有的個案家中剛好有高齡的「阿祖」,適合安排老人和小孩共學的遊戲,強化代間交流。

 

這些多元的變化,仰賴老師們對於不同個案家庭狀態的熟悉與適應,更考驗老師們的彈性與智慧。我們問老師,會不會有遇到和家長有衝突或者觀念不合的時候?正美老師思考了一下,告訴我們說:「其實我們不會和家長起衝突,還是很尊重他們的意願跟想法,因為我們是一起合作的夥伴關係。我們的想法都會盡量用溝通的方式讓家長知道,但不會強迫。」停頓了一下,正美老師笑說:「不過有一些家長一開始都不太理我們,但是等到我們把ISP拿出來和他們討論之後,他們就會覺得我們非常專業,也更聽得進去我們說的話,其實時間一長,都會看見家長觀念上的進步。」可見老師要陪伴跟互相培力的對象不只是早療兒童,還有家長。

 

不喊辛苦無怨言 因信仰而強壯

 

高強度的教學,加上還要開車的舟車勞頓,其實非常勞累。問老師,會不會覺得工作好辛苦?兩位老師臉上僅稍微遲疑就笑了,正美老師說:「每個工作都有辛苦的地方,但我們兩個都是教徒,常常會一起討論、互相扶持、給彼此加油打氣。」原來正美老師當初之所以會踏入特殊教育的行列,也是當年教會的姐妹推了一把,似乎冥冥之中有神的指引。

 

APPLE老師和正美老師只要面對小朋友時,她們臉上永遠掛著燦爛的笑容、笑咪咪的雙眼,溫柔的凝視小朋友們的一舉一動。其實教導早療兒童和一般幼兒教育,最大的差異,也無非是需要更堅韌的耐心、打不倒的毅力,永不放棄的一遍又一遍去嘗試,就會看到小朋友的進步和成長。也正是這種韌性,帶著使命與責任感,讓她們堅持不放棄的陪伴早療兒童一起飛翔。

 

門諾基金會邱燕銀執行長表示,時值婦幼節前夕來關注這議題更發人深省,在花東早期療育是一條漫長路,為把握幼兒早期治療的黃金時段,除以前承辦身障館中的兒發中心業務外,門諾基金會更在99年起開辦了0-6歲早療到宅服務,透過專業人員到宅協助指導居家療育技巧,希望建立家庭照顧功能及信心,讓慢飛天使學習飛翔,打造生命的奇蹟。未來偏鄉早療小站,也會以彈性化的方式深入偏鄉,現在有長輩跟孩子一起上課的情形,老朋友與小朋友們一起學習,是人口老化下不可避免的趨勢,也是基金會的挑戰,門諾基金會會持續關注,讓偏鄉需要早療的孩子們與家庭不是獨自前行。

 

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

我要捐款 Go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