門諾基金會東河工作站首次開辦「課後繪畫才藝班」
激發偏鄉學童創意與自信
門諾基金會東河工作站傳來陣陣小朋友的歡笑聲,原來是為在地低年級的小學童開辦的「課後繪畫才藝班」,自今年九月起,東河工作站與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東部中會都興教會的課輔班合作,每週一、週五(遇國定假日休息)利用本會據點閒置空間,每次2小時的課程,邀請專業的藝術老師關關老師授課,礙於據點空間有限,學生限額6名,東河工作站李站長表示希望透過藝術體驗,激發小朋友的想像力和創造力,建立自信與抒發孩童內心世界,勇於表達自我,同時建立據點與社區民眾的友好關係。
東河工作站提供社區整體照顧體系A單位、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、社會處身障評估人員個案管理以及社區式交通服務,原本據點一樓空間預設為失智據點,但狹窄的空間對行動不便的長者來說不友善,故有規劃成兒童課後教室的動機。於是尋找鄰近的教會課輔班牧師討論,發現孩童對美術創作有興趣,進而配合只有上半天課程的學童,利用放學的午後時光學習創作,這才促成這次學堂。
「課後繪畫才藝班」的關關老師會依不同的主題準備適合小朋友的媒材,像是烹飪對小朋友來說還太危險,所以使用色彩繽紛的輕黏土來DIY披薩;還有運用壓克力顏料、珍珠、貝殼、砂礫等多項媒材製作都蘭海灘,刺激小朋友的觸覺,也使畫作更具有真實性。若作品需要用到對於小朋友較危險的用具,關關老師則會先安排練習素材帶小朋友試做,熟悉後在回到作品中,透過這樣循序漸進引導的方式完成作品,像是在做「睡夢中的彩蝶」,其中要依著黑線剪下厚的透明墊板,但對小朋友來說考驗著手指細部的控制與專注力,所以關關老師先從普通的紙請小朋友慢慢練習,最後再回到透明墊板剪下所需形狀,現場除了關關老師叮嚀安全外,還有教會課輔老師及志工協助,將危險降到最低,打造安全的環境讓小朋友放心學習。關關老師分享到,這學齡的小朋友擁有無限的創意,希望藉由課程把小朋友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具象化,保有快樂學習的美好回憶。
東河工作站課後繪畫才藝班已招滿6名學童,分別來自都蘭國小、興隆國小、富山國小等鄰近鄉村的小朋友,會發現雖然是小班制的課後才藝班,但卻需要聚集到三所學校,都蘭國小、興隆國小全校學生總人數不到百名,富山國小雖然全校學生數較多,但也不超過150人,少子化的衝擊、交通不便以及對偏鄉教育資源缺乏的刻板印象等多項因素,迫使偏鄉學校年年人數岌岌可危,遊走在併校或廢校邊緣。門諾基金會盼能觸發花東偏鄉孩子們對世界萬物的不同見解,不論城鄉差距、距離遠近、學生多寡,祝福所有學童都能有機會盡情探索,從中找到學習的樂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