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門諾基金會「織」心好友!老幼共學首次體驗太魯閣族織布文化

門諾基金會老幼共學首次與秀林社區發展協會的部落織心合作,請到太魯閣族專業的編織老師來上織藝行動課程,讓老幼共學的小學童、老同學都能輕易上手,體驗織布的樂趣。

門諾基金會「織」心好友

老幼共學首次體驗太魯閣族織布文化

門諾基金會新城工作站自2018年起,與鄰近小學「佳民國小」開辦「老幼共學課程」,透過認知、音樂、律動、勞作等多元互動性課程,讓老、幼不同年齡層的學員進行代間交流,增加人際互動及對話學習,多些社會刺激的機會,讓長者延緩老化及預防失智,期盼藉由孩童活潑的生命力提升老年生活的樂趣及自信心。

10/24(四)上午,門諾基金會老幼共學首次與秀林社區發展協會的部落織心合作,請到太魯閣族專業的編織老師來上織藝行動課程,有別於以往大型傳統織布機,而是特別準備了簡易的織盤與梭子,並選用容易取得的毛線代替紗線作為媒材,讓老幼共學的小學童、老同學都能輕易上手,體驗織布的樂趣。

編織的田老師一開始先讓大家清楚什麼是經線和緯線,說明縱橫交織的觀念,再利用梭子一上一下交錯在線與線之間,一邊解說一邊示範織布的工法;小朋友們看著老師流暢的技法,連連驚呼拍手,迫不及待要自已上場織布,老師也隨即發下工具跟材料,讓孩子們與長輩們開始體驗織布的樂趣。其中有位一年級的申弟弟,邊織布邊跟坐在旁邊的張阿嬤聊天,才發現原來張阿嬤跟自已的阿嬤一樣都是66歲,讓他感覺就像是在跟自已的阿嬤一起織布,與張阿嬤愈聊愈開心,還時不時偷看張阿嬤的編織,結果自己的織布卻打結的一塌糊塗,老師看不下去只好趕緊來救援,現場互動相當可愛。

輪到二年級的課程時,剛好是編織老師劉麟老師女兒的班級,雖然來到女兒的班級上課,但劉麟老師可沒有只將目光放在女兒身上,而是到處幫每個孩子及爺奶們檢查織線的順序、有沒有遇到困難。其中84歲的新同學謝阿嬤與坐在一旁的高弟弟,則是從容穩定地將毛線一上一下的交織完成;謝阿嬤說這是他第一次嘗試編織,覺得很有趣,而坐在一旁的高弟弟則是因為在幼兒園時接觸過編織,這次課程剛好讓他回憶起學習的經驗,難怪織布的手法特別出色。

門諾基金會感謝佳民國小及秀林社區發展協會的「部落織心」,願意一同攜手合作支持偏鄉服務,讓老幼共學的孩童及老大人們,在初步接觸太魯閣族編織文化時,都能有輕鬆愉快的體驗及回憶,相信不論是小學童還是老同學都能與太魯閣族織布成為「織」心好友呦!

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

我要捐款 GoTop